


当一个球员刚进入联盟,所有人通常倾向于看到即战力。球员希望赢得更多上场时间,球队希望球员能够帮助赢球,经纪人希望看见客户迅速提升身价等等。
但在很多例子中,这不是立刻就能实现的。球员可能由于能力不足,不够成熟或者因depth chart[译注1]的变化而被归入比自己预想中更小的角色,甚至直接被按在板凳上。
[译注1]depth chart在体育上用来标明首发和替补名单的场上位置,一般首发球员被列在第一个或者最上面,替补名字则在下面。可参考维基百科
某些人生涯就这样碌碌无为下去了。然而对大器晚成的球员来说,付出终等来了回报。现在来看看五位最出色的的大器晚成球员,他们被选中的年份都追溯到2010或更早,距今已经有几年了。
兰斯-史蒂芬森,印第安纳步行者
总顺位40位,2010(印第安纳)
史蒂芬森的篮球生涯已经经历了一整个轮回。年少成名,八年级时就倍受关注,拥有超越其年龄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在2005年ABCD训练营[译注2]里,我看到当时九年级的他与比他大的OJ-梅奥激烈对抗。)
[译注2]ABCD训练营是adidas主办的针对全美高中生精英球员的篮球训练营活动。
但随着他的星光越发耀眼,他的尾巴也逐渐翘了起来。头顶“生来就准备好”的绰号,史蒂芬森在辛辛那提大学经历了黯淡的大一赛季,还背上了不可救药的坏名声,直接导致在2010选秀中掉出首轮。进联盟后头两个赛季他上场时间很少,反而是场外惹的麻烦更出名,看起来注定要被清洗出联盟了。多亏了步行者总裁拉里-伯德的耐心和慧眼识珠才把他留了下来。
步行者现在尝到了他们耐心栽培的果实,本赛季史蒂芬森从上赛季的有贡献球员一跃成为了联盟最好球队里的主要战斗力。他年少就展现出的那些技术都成长了,现在他看起来就像当初期待的那样。
史蒂芬森强壮的身体和控球能力让他可以过掉对手,并将其卡在身后,自己创造进攻机会。他大大提高了投篮水平(34%的职业生涯最高三分球命中率),抢篮板表现也很出色(17%的防守篮板效率),仅次于路易斯-斯科拉和大卫-韦斯特的队内第三。虽然史蒂芬森仍时不时被质疑处理球的方式,还有人怀疑这只不过是合同年大爆发而已(今夏他将成为非限制自由球员),但他在球场上的成长已是无法否认的了。
詹姆斯-约翰逊,孟菲斯灰熊
总顺位16位,2009(芝加哥)
约翰逊的背景故事比虚构的还要精彩。他来自夏延(美国怀俄明州首府,很少出篮球天才)的一个武术世家。作为一个武术家,他综合了力量,速度及世界级的敏捷。(我想不到什么比我2009年身为菲尼克斯太阳选秀决策团队一员时收集约翰逊资料更有趣的事了。)
经过在维克森林大学两个赛季的稳定表现后,约翰逊在2009选秀中被芝加哥公牛在首轮中段选走。同时,他被认为是更衣室里嚣张跋扈的古怪球员,缺乏情商,不是合格的领袖。
新秀合同结束后,约翰逊被挤出了联盟。不过在发展联盟全队格兰德河谷毒蛇场均18.5分,9.5个篮板,4.8次助攻的表现吸引了灰熊队的注意力,并在12月征召了他。从那以后,他变成了轮换阵容中全面的防守者,还能为自己和队友创造进攻机会。当他付出不同于以往的努力,专注于每一场比赛,甚至每一球,他在防守端对细节的注意相较于生涯初期有了大幅度的进步。6尺9的身高加上他过人的敏捷,让他不仅能够在侧翼活动,防守多个位置,同时还拥有了与大个子对抗的块头和力量。他的外围投射能力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但他已经从几乎被联盟淘汰变成了NBA轮换球员里的一员。
戈兰-德拉季奇,菲尼克斯太阳
总顺位45位,2008(圣安东尼奥,选秀日交易给菲尼克斯)
德拉季奇被太阳选中是因其在特雷维索欧洲训练营(一个在意大利特雷维索的选秀训练营,专门针对国际球员,而且与芝加哥选秀训练营不同,它包含5v5全场对抗)的出色表现以及在太阳的秘密试训和面试。作为一个在2届MVP史蒂夫-纳什身边打球的二轮新秀,德拉季奇挣扎于适应更高水平的比赛以及从欧洲来美国的文化冲击,同时还要与球场上的自信心问题做斗争。
直到德拉季奇新秀赛季中段改由阿尔文-金特里执掌太阳教鞭,斯洛文尼亚后卫才开始发出光芒。2010年太阳管理层发生变化,德拉季奇倒退的表现及信心问题的再一次浮现导致他被交易到火箭。
德拉季奇在火箭重新找到比赛感觉,成长为一名成熟的球员,菲尼克斯意识到过去的错误,并在2012年自由球员市场将他签下。在这其中,太阳队管理合伙人罗伯特-萨沃尔起了关键作用,他否决了管理层准备签约雷蒙德-菲尔顿的打算,本人亲自与德拉季奇谈判。
从那以后,德拉季奇在特雷维索展现出的全部潜质得到一一兑现,冲劲十足,篮下终结能力了得(禁区内66%的命中率),场上的发声领袖。他在三分线内十分狡猾,常用中投假动作将防守者骗起来造犯规,赢得几乎场均6次的罚球机会。德拉季奇本赛季打出全明星级别的变现,是联盟里场均至少18分6助攻的三位球员之一,同时他的命中率还有50%。
阿隆-阿弗拉罗,奥兰多魔术
总顺位27位,2007(底特律)
因超强的自信心而被亲切地称作“阿弗拉罗信条”,阿弗拉罗凭借在UCLA的出色表现进入联盟。生涯大部分时间担当轮换球员,尽管对自己进攻端角色有着更高的期待,他还是一度只被视为防守专家。
被交易到丹佛后,他成为了先发球员,但直到几个赛季后卡梅隆-安东尼被交易,阿弗拉罗才有了更多持球和投篮的机会。
经历了在魔术头一个暗淡的赛季后,阿弗拉罗终于实现他在菜鸟时就在追寻的球场角色,一个场均20分的全明星级别球员。他很擅长无球跑动,借助队友掩护绕出机会,并且还会利用他的身高和力量背身单吃,造成矮小瘦弱的防守者犯规,获得场均5次的罚球机会。由于进攻中责任的加重(24%的使用率为职业生涯最高),阿弗拉罗防守强度有所下降,但他仍保持了效率,42%的三分球命中率,几乎59%的真实投篮命中率。
保罗-米尔萨普,亚特兰大老鹰
总顺位47位,2006(犹他)
米尔萨普在二轮中段被选中,在NCAA的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期间篮板第一是他唯一的闪光点。但他立刻适应了杰里-斯隆在犹他爵士为他设定的蓝领角色,拥有出色篮板技术的板凳球员,尤其是在进攻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尔萨普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开发出了外线的能力,可以胜任爵士大个阵容里的小前锋位置。
但仍然很少人能想到米尔萨普如今在亚特兰大扮演的角色,特别是艾尔-霍福德受伤后的这段时间。在进攻端他作用明显(高于25%的使用率),拥有延伸至三分线的射程,三分球命中率37%,已经命中了41个,这比他来老鹰前的任何赛季的出手数都要多。在犹他对小前锋位置的尝试帮助他可以在大前锋位置上运球过掉移动缓慢的防守者。同时在为队友创造机会方面他也做得很好,贡献了生涯最高的助攻率。
精彩的创新性写作,值得令人深思。